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少林寺 唐 · 裴漼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九
原夫星垂梵界。
圣缘开万化之先。
日照王宫。
神迹蕴三灵之始。
包至虚以见世。
象教久传于旷劫。
笼偫有以示凡。
法身初应于中古。
见神通之力。
广拔苦因。
开智惠之门。
深明乐界。
鹤林变色。
观其恋慕之心。
雁塔开扉。
通其瞻仰之路。
少林寺者。
魏孝文之所立也。
东京近甸。
太室西偏。
正气居六合之中。
清都控九州之会。
缑山北峙。
亘宛洛之天门
颍水南流
连荆河之云泽。
信帝畿之灵境。
阳劫之福地。
沙门跋陀者。
天竺人也。
空心元粹。
惠性淹远。
不二法门
有甚深道业。
缅自西域
来游国都。
孝文屈黄屋之尊。
申缁林之敬。
太和中
诏有司于此寺处之。
净供法衣。
取给公府。
法师乃于寺西台舍利塔
塔后造翻经堂。
香水成涂。
金绳为约。
苦心精力。
俾夜作昼。
多宝金身之地。
不日就工。
如来金口之说。
连云可庇。
西缘长涧。
之萧森。
北拒深崖。
覆筠篁之冥密。
烟花浓霭。
暝下天香。
泉籁清音。
晓传空乐。
跋陁息心兹地。
乐静安居。
感而遂通。
境来斯證。
寤寐之际。
若有神人致石磬一。
长四尺。
规制自然。
声律咸具。
得之河曲
空闻汉使之谈。
浮于泗滨。
徒入夏王之贡。
管弦风夜。
合清响于中天。
钟梵霜晨。
谐妙音于上劫。
时有三藏法师勒𨙻翻译经论。
游集刹土。
稠禅师探求正法。
住持塔庙。
虬箭不居。
光尘易远。
虹梁所指。
象设犹存。
周武帝建德中
元嵩之说。
断佛老之教。
率土伽蓝。
咸从废毁。
明皇帝继明正位。
追崇景福。
大象中
初复佛像及天尊像。
乃于两京各立一寺。
因孝思所置。
以陟岵为名。
其洛中陟岵。
即此寺也。
隋高祖受禅。
正朔既改。
徽号已殊。
惟此寺名。
特令仍旧。
开皇中有诏。
二教初兴。
四方普洽。
山林学徒。
皈依者众。
其柏谷屯地一百顷。
宜赐少林寺
大业之末
九服分崩。
偫盗攻剽。
无限真俗。
此寺为山贼所劫。
僧徒拒之。
贼遂纵火焚塔院。
院中众宇。
倏焉同灭。
瞻言灵塔。
巍然独存。
天龙保持。
山祇福护。
神力所及。
昔未曾有。
寺西北五十里有柏谷墅。
偫峰合沓。
深谷逶迤。
复磴缘云。
俯窥龙界。
高顶拂日。
傍临鸟道。
晋成坞。
在齐为郡。
王充僭号。
署曰辕州。
乘其地险。
以立烽戍。
拥兵洛邑
将图梵宫。
皇唐应五运之休期。
受千龄之景命。
扫长蛇荐食之患。
拯生人涂炭之灾。
太宗文皇帝龙跃太原
军次广武
大开幕府
躬践戎行。
僧志操惠玚昙宗等。
审灵眷之所往。
辨讴歌之有属。
率众以拒伪师。
抗表以明大顺。
侄仁则以归本朝。
太宗嘉其义烈。
频降玺书宣慰。
既奉优教。
兼承宠锡。
赐地卌顷。
水碾一具。
即柏谷庄是也。
迨海宇既平。
宪章云始。
伪主寺观。
尽令废除。
僧善护洞晓二门。
远该三行。
诣阙进表。
特蒙置立。
武德中
寺有白雀见。
贞观中
明禅师造重塔之辰。
白雀复示见。
璿图肇启。
初欲呈祥。
宝殿才兴。
遽闻相贺。
高宗天皇大帝光绍鸿业。
钦明至理。
尝因豫游。
每延圣教。
咸亨中
乘舆戾止。
御飞白书题金字波若碑。
留幡像及施物。
永淳中
御札又飞白书一飞字题寺壁。
云开顾鹤。
电转游龙。
神草竞秀于椒涂。
云泉迥飞于锦石。
雕甍增耀。
若缀春葩。
金叠分辉。
似悬秋露。
天皇升遐。
则天大圣皇后为先圣造功德。
垂拱中
有冬抽笋。
塔院后复有藤生。
證圣中
中使送钱于生处。
修理陛阶。
寺上方普光堂功德。
随日修造。
自尔飞鸟。
莫敢翔集。
此寺跋陁疏置。
业造神微。
皇家尊崇。
幽秘。
珍符荐臻于动植。
灵应亟发于庭除。
累圣属心。
每颁渥泽。
王言宸翰。
既叠映于鸡峰。
宝象珠幡。
亦交驰于龙壑。
皇上睿图广运。
神用多能。
藉明台之化清。
绎天池之墨妙。
以此寺有先圣缔搆之迹。
御书碑额七字。
十一年冬
爰降恩旨。
付一行师赐少林寺镌勒。
梵天宫殿。
县日月之光华。
佛地园林。
动烟云之气色。
元魏武。
徒衒奇于篆素。
钟繇蔡邕
致美于缃。
日者明敕。
令天下寺观田庄。
一切括责。
皇上以此。
寺地及碾。
先圣赐。
多历年所。
襟带名山。
廷袤灵迹。
偫仙是宅。
迈罗阅之金峰。
上德居之。
掩育王之石室。
特还寺众。
不入官收。
曾是国土崇绝。
天人归仰。
固以名冠诸境。
礼殊恒刹矣。
高僧跋陁明三藏心禅诸门弟子惠光道房稠禅师等。
精勤梵行。
克传胜业。
惠光弟子僧达昙隐法上法师等十大德。
亦号十英
复有达摩禅师
深入惠门。
津梁是寄。
弟子惠可禅师等。
元悟法宝。
尝托兹山。
周大象中
寺初复。
沙门中德业灼然者。
置菩萨僧一百廿人。
惠远法师洪遵律师即其数也。
唐贞观之后。
有明慈云元素智勤律师
虚求一义。
洞真谛之源。
有大师讳法如
为定门之首。
传灯妙理。
弟子惠超
妙思奇拔。
契元踪。
文翰焕然。
途易晓。
景龙中
中岳少林寺置大德十人。
数内缺。
寺中抽补。
人不外假。
座无虚授。
澄什联华。
接武。
星霜殆周于二纪。
每芳于十步。
上座寺主都维𨙻等。
牢笼法藏
游息禅林。
德蓥神珠。
戒成甘露。
海内灵岳
莫如嵩山
山中道场。
兹为胜殿。
二室回合。
八谷潺湲。
地匝贝花。
门连石柱。
妙楼香阁。
俯映乔林。
金刹宝铃。
下摇清汉。
法界之幽赞如彼。
皇家之福应如此。
天长地久
不传忉利之宫。
劫尽尘微。
孰记铁围之会。
精求贞石。
博访良工。
将因墨客之词。
或颂金仙之德。
聿宣了义。
喻真空。
其词曰。
恒沙国土。
微尘品类。
妄见飞奔。
正心蕴匮。
昏途莫晓。
净根将坠。
乐于盖缠。
若安梦寐。
烝哉大圣。
降迹阎浮。
潜回宝轴。
广运慈舟。
实无灭度
降柔。
绀宫西辟。
白马东流。
迷因慢生。
悟为信起。
玉刹斯建。
宝山载峙。
花台竹林
清泉妙水。
静惟真相。
湛然攸止。
岩岩岭。
河洛巨镇。
下属九溪
上干千仞。
天磴重阻。
仙都清竣。
式创招提。
是资诱进。
婉彼上德。
载诞耆阇。
传业西土。
演教中华。
孝文申敬。
恩赐仍加。
经营宴室。
迥出云霞。
中岳北阯。
山西麓。
斜界玉池。
洞开柏谷。
纡馀岗涧。
连延水木。
郁起旃檀。
云谁卜筑。
吾师苦行。
清修道场。
励精像宇。
专力经堂。
金界绳直。
涂水香。
散花有地。
栖禅得方。
解空应真。
默识开士。
乘杯游集。
振锡戾止。
翻译幽偈。
发挥妙理。
仙磬感灵。
神雀降祉。
运交土木。
代历周隋。
劫火递起。
魔风竞吹。
法身咸翳。
净国同隳。
或闻兴复。
讵振奔离。
神尧应期。
拨乱反正。
皇矣觉力。
福庆
式遏丑徒。
聿扶神圣。
屡降恩旨。
兼敷锡命。
高宗时豫。
先后卜征。
亟回雕辇。
屡倚虹旌。
岩题玉札。
地振金声。
珍符荐至。
在物斯呈。
我皇龙兴
有典咸秩。
懿兹上界。
式诸神笔。
云摇大围。
銮回少室。
草垂仙露。
林升佛日。
护持八正。
每候能仁。
跋陁降德。
稠公有邻。
厥后真侣。
更传了因。
辨才高行。
无替清尘。
倬焉梵众。
明哲。
今我诸公。
蕴彼禅悦。
芳越蘅杜。
净踰冰雪。
缔津梁。
无非苦节。
颍上灵岳
山閒宝殿。
秀出梵天。
孤标神县。
芥城竭。
桑田变。
贞石永刊。
灵花常遍。
谏改佛法疏(一 宣和元年 北宋 · 释法道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五○、《佛法金汤编》卷一一
自古佛法,未尝不与国运同盛衰。
太武、崔浩灭佛法,未三四年浩竟赤族,文成大兴之。
周武、卫元嵩灭佛法,不五六年元嵩贬死,隋文帝大兴之。
唐武宗、赵归真、李德裕灭佛法,不一年归真被诛,德裕窜死,宣宗大兴之。
我国家太祖太宗列圣相承,译经试僧,大兴佛法,成宪具在,虽万世可守也。
陛下何忍一旦用奸人之言,为惊世之举!
陛下不思太武见弑于阉人之手乎?
周武为铁狱之囚乎?
唐武夺寿去位之报乎?
此皆前鉴可观者,陛下何为蹈恶君之祸而违祖宗之法乎?
嵩岳寺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三
凡人以塔庙者。敬田也。
执于有为。禅寂者。
慧门也。得于无物。
今之作者。居然异乎。
至若智常不生。妙用不动。
心灭法灭。性空色空。
喻是化城。竟非住处。
所以平等之观。一洗于有无。
自在之心。大通于权实。
导师假其方便。法雨任其根茎。
流水尽纳于海壖。聚沙俱成于佛道。
大矣广矣。不可得而谈也。
嵩岳寺者。后魏孝明帝之离宫也。
正光元年。榜闲居寺。
广大佛刹。殚极国财。
济济僧徒。弥七百众。
落落堂宇。踰一干间。
藩戚近臣。逝将依止。
德圆戒。作为宗师。
后周不祥。正法无绪。
宣皇悔祸。道叶中兴
明诏两京。光复二所。
议以此寺为观。古塔为坛。
八部扶持。一时灵变。
物将未可。事故获全。
隋开皇五年。隶僧三百人。
仁寿一载。改题嵩岳寺
又度僧一百五十人。逮豺狼恣睢。
龙象凋落。天宫坠构。
劫火潜烧。唯寺主明藏等八人。
莫敢为尸。不暇匡补。
王充西拒。蚁聚洛师。
文武东迁。凤翔岩邑。
夙承羽檄。先应义旗。
挽粟供军。悉心事主。
傅奕进计。以元嵩为师。
凡曰僧坊。尽为除削。
独兹宝地。尤见褒崇。
实典殊科。明敕荐及。
不依废省。有录勋庸。
特赐田碾四所。代有都维那惠果等。
勤宣法要。大壮经行。
追思前人。髣髴旧贯。
十五层塔者。后魏之所立也。
发地四铺而耸。陵空八相而
方丈十二。户牖数百。
加之六代禅祖。同示法牙。
重宝妙庄。就成伟丽。
岂徒帝力。固以化开。
其东七佛殿者。亦曩时之凤阳殿也。
西定光佛堂者。瑞像之戾止。
昔有石像。故现应身。
浮于河。达于洛。
离京毂也。万辈延请。
天柱不回。惟此寺也。
一僧香花。日轮俄转。
其南古塔者。隋仁寿二年
置舍利于偫。以抚天下。
兹为极焉。其始也。
亭亭孤兴。规制一绝。
今兹也。岩岩对出。
形影双美。后有无量寿殿者。
诸师礼忏诵念之场也。则天太后护送镇国金铜像置焉。
今知福利所资。演成其广。
珠幡宝帐。当阳之铺有三。
金络花鬘。备物之仪不一。
皆光满秋月。色陵渥丹。
穷海县之国工。得天人之神妙。
逍遥楼者。魏主之所构也。
引流插。上激登楼。
菱镜漾于玉池。金虬飞于布水。
食堂前古铁钟者。重千斤。
函二十石。正光年中寺僧之所造也。
昔兵戎孔殷。寇攘偕作。
私邑窃而为宝。公府论而作仇。
后有都维那惠登。发夕通梦。
迟明独往。以一己之力。
抗分众之徒。转战而行。
踰晷而至。虽神灵役鬼。
风雨移山。莫之捷也。
西方禅院者。魏八极殿之馀趾也。
时有远禅师。坐必居山。
行不出俗。四国是仰。
百福攸归。明准庸。
光启象设。南有辅山者。
古之灵台也。中宗孝和皇帝诏于其顶。
追为大通秀禅师造十三级浮图。及有提灵庙。
极地之峻。因山之雄。
华夷闻传。时序瞻仰。
每至献春仲月。讳日斋辰。
雁阵长空。云临层岭。
委郁贞柏。掩映天榆。
迢进宝阶。腾乘星阁。
作礼者便登师子。围绕者更摄蜂王。
其所由焉。所以然矣。
若不以达摩菩萨传法于可。可付于璨。
璨受于信。信恣于忍。
忍遗于钟于今和上寂。
皆宴坐林间。福润宇内。
其枕倚也。阴阳所启。
居四岳之宗。其津梁也。
密意所传。称十方之首。
莫不佛前受记。法中出家。
湛然观心。了然见性。
学无学。自有證明。
因非因。本来清净。
顿渐者。欲依其根。
设戒律者。将摄乎乱。
然后微妙之义。深入一如。
广大之功。遍满三界。
则知和雅所训。皆法乘。
慈悲所加。尽为佛子。
是以无言之教。响之若山。
不舍之檀。列之如市。
则有和上寺主坚意者。凭信之力。
统僧之纲。崇现前之因。
鸠最后之施。相与上座崇泰都维那昙庆等。
至矣广矣。经之营之。
身田厎平。福河流注。
今昔纷扰。杂事夥多。
是以功累四朝。法崇七代。
感化可以函灵应。缘起所以广元河。
故得尊容赫曦。光联日月。
厦屋宏敞。势蹙山川。
回向有足度四生。镇重有足安万国。
岂伊一邱一壑之异。一水一石之奇。
禅林玲珑。曾深隐见。
祥河皎洁。丹雘澄明而已哉。
咸以为表于代者。业以成形。
藏于密者。法亦无相。
非文曷以陈大略。非石曷以示将来。
乃命道奂禅师。千里求蒙。
一言书事。专精每极。
临纸屡空。愧迷津之未悟。
法主之可通。其词曰。
西域传。耆阇山。
世尊成道于其间。南部洲。
嵩岳寺达摩传法于兹地。
天之柱。之宫。
赫奕兮飞九空。禅之门。
觉之径。密微微兮通众圣。
镇四国。定有力。
开十方。慧有光。
立丰碑之隐隐。表大福之穰穰。